网上有关“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防控都要做些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防控都要做些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依据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印发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应急厅函〔2020〕299 号)第4项。
4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与事故隐患排查
4.1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为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安全责任制度、作业审批制度、?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相关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应纳入单位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统一管理,可单独建立也可与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有机融合。在制度和操作规程内容方面:一方面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结合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保具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辨识有限空间并建立健全管理台账
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的定义,辨识本单位存在的有限空间及其?安全风险,确定有限空间数量、位置、名称、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事故及后果、防护要求、作业主体等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有限空间管理台?账样式可参照表?4-1。
3.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告知牌
对辨识出的有限空间作业场所,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告知牌(示?例参见附录2),以提醒人员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4.开展相关人员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培训
单位应对有限空间作业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应在培训记录上签字确认,单位应妥善保存培训相关材料。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基础知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及应急救援装备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等。
企业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应当了解和掌?握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熟悉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设备使用方法、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及自救和互救知识等。
5.配置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护设备设施
为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和作业内容,配备气体检?测设备、呼吸防护用品、坠落防护用品、其他个体防护用品和通风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以及应急救援装备等。单位应加强设备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并指定专人建立设备台账,负责维护、保养和定期检验、检定和校准等工作,确保处于完好状态,发现设备设施影响安全使用时,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6.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
单位应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点,辨识可能的安全风险,明确救援工作分工及职责、现场处置程序等,按照《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应急管理部令 第?2?号)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20),制定科学、合理、可行、有效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定期组织培训,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以及应急救援人员掌握应急预案内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应每年至少组织1次演练,现场处置方案应至少每半年组织1次演练。
7.加强有限空间发包作业管理
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的,承包单位应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条件,即应满足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所需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装备、人员资质和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发包单位对发包作业安全承担主体责任。发包单位应与承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管理职责,或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发包单位应对承包单位的作业方案和实施的作业进行审批,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问题的,应当及时督促整改。
承包单位对其承包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承担直接责任,应严格按照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开展作业。
4.2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风险防控
有限空间作业各阶段风险防控关键要素如图?4-1 所示。
4.2.1 ?作业审批
1.制定作业方案
作业前应对作业环境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编制详细的作业方案。作业方案应经本单位相关人员审核和批准。
2.?明确人员职责
根据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确定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并明确其安?全职责。根据工作实际,现场负责人和监护人员可以为同一人。相关人员主要安全职责?见表?4-2。
表?4-2 ?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主要安全职责
3.作业审批
应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审批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是否制定作业方?案、是否配备经过专项安全培训的人员、是否配备满足作业安全需要的设备设施等。?审批负责人应在审批单上签字确认,未经审批不得擅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
4.2.2 ?作业准备
1.安全交底
作业现场负责人应对实施作业的全体人员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内容、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作业安全要求和应急处置措施等。交底后,交底人与被交底人双方应签字确认。
2.设备检查
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装备、作业设备和用具的齐备性和安全性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立即修复或更换。当有限空间可能为易燃易爆环境时,设备和用具应符合防爆安全要求。
3.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
应在作业现场设置围挡(图?4-2),封闭作业区域,并在进出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或安全告知牌。
占道作业的,应在作业区域周边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图?4-3a)?。夜间作业的,?作业区域周边显著位置应设置警示灯,人员应穿着高可视警示服(图?4-3b)。
4.打开进出口
作业人员站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打开进出口进行自然通风,如图?4-4?所示。可能存在爆炸危险的,开启时应采取防爆措施;若受进出口周边区域限制,作业人?员开启时可能接触有限空间内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的,应佩戴相应的呼吸防护用品。
5.安全隔离
存在可能危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设备设施、物料及能源时,应采取封闭、封堵、?切断能源等可靠的隔离(隔断)措施,并上锁挂牌或设专人看管,防止无关人员意外 开启或移除隔离设施。
6.清除置换
有限空间内盛装或残留的物料对作业存在危害时,应在作业前对物料进行清洗、清?空或置换。
7.初始气体检测
作业前应在有限空间外上风侧,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有限空间内仍存在未清除的积水、积泥或物料残渣时,应先在有限空间 外利用工具进行充分搅动,使有毒有害气体充分释放。检测应从出入口开始,沿人员进入有限空间的方向进行。垂直方向的检测由上至下,至少进行上、中、下三点检测(图?4-5),水平方向的检测由近至远,至少进行进出口近端点和远端点两点检测。
作业前应根据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气体种类进行有针对性检测,但应至少检测?氧气、可燃气体、硫化氢和一氧化碳。当有限空间内气体环境复杂,作业单位不具 备检测能力时,应委托具有相应检测能力的单位进行检测。
检测人员应当记录检测的时间、地点、气体种类、浓度等信息,并在检测记录表上签字。
有限空间内气体浓度检测合格后方可作业。
8.强制通风
经检测,有限空间内气体浓度不合格的,必须对有限空间进行强制通风。强制通风时应注意:
(1)作业环境存在爆炸危险的,应使用防爆型通风设备。
(2)应向有限空间内输送清洁空气,禁止使用纯氧通风。
(3)有限空间仅有?1?个进出口时,应将通风设备出风口置于作业区域底部进行?送风。有限空间有?2?个或?2?个以上进出口、通风口时,应在临近作业人员处进行送?风,远离作业人员处进行排风,且出风口应远离有限空间进出口,防止有害气体循环进入有限空间。风机、风管的设置如图?4-6?所示。
(4)有限空间设置固定机械通风系统的,作业过程中应全程运行。
9.再次检测
对有限空间进行强制通风一段时间后,应再次进行气体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 方可作业;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继续进行通风,并分析可能造成气体浓度不合格的原因,采取更具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10.人员防护
气体检测结果合格后,作业人员在进入有限空间前还应根据作业环境选择并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与安全防护设备,主要有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带、安全绳、呼吸防护用品、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照明灯和对讲机等,如图?4-7?所示。
4.2.3 ?安全作业
在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等符合要求后,作业现场负责人方可许可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1.注意事项
(1)作业人员使用踏步、安全梯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前应检查其牢固性和安全性,确保进出安全。
(2)作业人员应严格执行作业方案,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备和个体防护用品,作业过程中与监护人员保持有效的信息沟通。
(3)传递物料时应稳妥、可靠,防止滑脱;起吊物料所用绳索、吊桶等必须牢固、可靠,避免吊物时突然损坏、物料掉落。
(4)应通过轮换作业等方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人员长时间在有限空间工作。
2.实时监测与持续通风
作业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对有限空间作业面进行实时监测。监测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监护人员在有限空间外使用泵吸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作业面进行监护检测;另一种是作业人员自行佩戴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对作业面进行个体检测,如图?4-8所示。
除实时监测外,作业过程中还应持续进行通风。当有限空间内进行涂装作业、?防水作业、防腐作业以及焊接等动火作业时,应持续进行机械通风。
3.作业监护
监护人员应在有限空间外全程持续监护,不得擅离职守,主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1)跟踪作业人员的作业过程,与其保持信息沟通,发现有限空间气体环境发?生不良变化、安全防护措施失效和其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向作业人员发出撤离警报,并采取措施协助作业人员撤离。
(2)防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4.异常情况紧急撤离有限空间
作业期间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作业人员应立即中断作业,撤离有限空间:
(1)作业人员出现身体不适。
(2)安全防护设备或个体防护用品失效。
(3)气体检测报警仪报警。
(4)监护人员或作业现场负责人下达撤离命令。
(5)其他可能危及安全的情况。
4.2.4 ?作业完成
有限空间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应将全部设备和工具带离有限空间,清点人员和设备,确保有限空间内无人员和设备遗留后,关闭进出口,解除本次作业前采取的隔离、封闭措施,恢复现场环境后安全撤离作业现场。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确认情况见表?4-3。
表?4-3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防控确认表
补充:
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单位应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控措施,定期开展排查并消除事故?隐患。有限空间作业主要事故隐患见表?4-4。
表?4-4 ?有限空间作业主要事故隐患排查表
关于“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防控都要做些什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哈金鑫]投稿,不代表半刻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bankexs.com/bk/194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半刻号的签约作者“哈金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防控都要做些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防控都要做些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文章不错《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防控都要做些什么?》内容很有帮助